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通过对各级各类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护理人才需求调研、了解专业面向,分析职业岗位与工作过程,了解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及工作能力,设计系列工学项目对应课程,将单元项目模块任务融入教学内容,建立课程标准、开发项目课程与教学资源,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
主要课程描述
(一)主要公共课程描述
1.思想政治理论课(126学时,7学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54学时,3学分。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72学时,4学分,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伟大历史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过程、基本理论内容和思想精髓。
2.英语(108学时,6学分)
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
3.计算机基础(72学时,4学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处理、信息获取三种能力。
4.体育(108学时,6学分)
体育课是高职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5.创新创业教育(36学时,2学分)
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与基本方法,同时放眼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立足为成功就业做长期与扎实的准备,始终将就业指导融入到学业与校园生活之中,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二)主要专业基础课程描述
1.人体形态(126学时,7学分)
讲授正常人体形态结构、胚胎的发生发育及从形态变化的角度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细胞的结构及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分布;熟悉骨、关节、肌肉的位置和形态结构;熟悉血管、神经的走行和分布;掌握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及位置与毗邻关系;熟悉人体发病过程中组织细胞损伤与修复、血液循环障碍、炎症等病理过程;熟悉肿瘤的特征及各系统常见病的病变特点。
2.人体机能(90学时,5学分)
讲授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及其规律。要求学生掌握人体细胞的分子结构及功能;理解物质代谢过程及其与疾病的关系;掌握人体各系统、器官功能活动发生的原理、条件、影响因素及调控;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正常值。
3.护理药理(72学时,4学分)
讲授药物的基本概念、作用原理、药物体内变化规律的基本知识及用药后的护理,包括临床常用药物,阐述各类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等。
4.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学基础(72学时,4学分)
讲授病原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和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要求学生理解免疫应答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熟悉其生物学特性、实验室检查以及防治原则。
5.护理伦理与卫生法律法规(36学时,2学分)
讲授护理伦理的基本原则、规范与范畴,护理关系伦理,护理实践中的伦理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护理伦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在护理实践中自觉应用护理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自身思想行为,培养学生诚实的品格和慎独修养。
6.护理导论(36学时,2学分)
讲授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基本理论及其应用,护理工作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护理的基本概念,护理基本理论及其工作方法;能运用评判性思维去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能对患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逐步形成健康照顾与护理服务的意识,热爱护理事业。
7.心理护理(36学时,2学分)
讲授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不同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护理方法及心理危机干扰措施、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维护。要求学生能运用心理评估手段确定患者心理需求及心理问题,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识别自身心理变化,维护自身心理健康。
8.护理管理(36学时,2学分)
主要讲授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管理的职能以及管理原理在护理中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及管理职能;能制定工作计划,会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及业务技术管理;具有管理意识。
(三)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1、健康评估(4学分)
课程名称
|
健康评估
|
实施学期
|
2-3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48
|
实践学时
|
24
|
先修课程
|
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护理导论、人际沟通
|
后续课程
|
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临床课程
|
课程目标
|
1.能力目标
1.1能应用问诊的方法与技巧,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会独立采集健康史。
1.2能应用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其中与护理紧密相关的评估技能应熟练掌握(如压疮评估、口腔检查、呼吸运动视诊等)。
1.3能识别常见的体征,并能做出初步的临床判断。
1.4能独立采取实验室检查的标本。
1.5能独立完成心电图记录、会做心电监护,初步识别一些与监护有关的常见心律失常。
1.6能独立完成某些X线造影检查前的准备,会观察造影剂的过敏反应。
1.7对于一般常见病、多发病,会根据病情选用辅助检查项目(包括:心电图、实验室检查和影像检查)。
1.8会独立书写规范的护理病历,能初步提出护理诊断。
1.9初步理解临床工作中的思维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2.知识目标:
2.1理解常见症状的定义、临床表现和护理评估要点,说出常见症状的病因与相关护理诊断。
2.2理解健康史的基本内容。
2.3识记系统身体评估的内容,理解常见体征的临床意义。
2.4识记心理评估和社会评估的基本内容。
2.5能识记心电图各导联连接方法及心电图机使用注意事项,说出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和临床意义。
2.6理解X线检查前的准备、造影检查前的准备和造影后的护理;识记X线和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了解CT和磁共振检查的概念和适用范围。
2.7能说出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血脂的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脑脊液和浆膜腔积液的检查内容和意义。
2.8能说出护理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格式;理解护理诊断的构成和陈述方式,理解提出护理诊断的原则及思维方法。
3.素质目标
3.1勤奋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2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高度的责任心。
3.3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观察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4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
课程内容
|
健康史评估、症状评估、身体评估、心理-社会评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护理病历书写。
|
学习重点
|
健康史评估、症状评估、身体评估、护理病历书写。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综合应用案例分析、分组训练、小组讨论、示范演示、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配合使用仿真模型、实物设备、视频、音频、教学软件、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
教学组织
|
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引领,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
教学保障
条件
|
1.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
2.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
3.配备健康评估实训室,满足开展健康史评估、身体评估等实训项目需要。
|
学业评价
|
1.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
2.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
|
|
|
|
|
|
|
|
|
|
|
|
|
|
|
|
|
|
2.基础护理技术(9学分)
课程名称
|
基础护理技术
|
实施学期
|
2-3
|
总学时
|
162
|
理论学时
|
54
|
实践学时
|
108
|
先修课程
|
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护理导论、人际沟通
|
后续课程
|
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临床课程
|
课程目标
|
1.能力目标
1.1能熟练地完成生命体征测量、铺床、给氧、吸痰、隔离技术、鼻饲、无菌技术、导尿、灌肠等基础护理操作。
1.2能正确地执行医嘱,熟练地完成注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等治疗技术,并能及时识别用药后的反应。
1.3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医疗护理文书。
1.4能针对常见的影响医患安全的因素提出防护措施。
1.5能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运用护理程序为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
2.知识目标
2.1解释常用基础护理操作的目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2.2陈述病人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及发生安全意外后的处理原则。
2.3简述疼痛的常用见原因及影响因素。
2.4说出影响休息、睡眠及活动的因素,并能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
2.5了解护理学的新进展。
3.素质目标
3.1体现人文关怀,具有慎独精神和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
3.2严谨求实,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及良好的护士礼仪风范。
3.3具有医疗风险及医疗安全意识。
|
课程内容
|
各种护理记录单的填写,静脉血标本、咽拭纸培养标本及痰标本采集,危重患者观察与抢救、疼痛护理、休息与活动、静脉留置针输液、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新进展、特殊饮食护理、排泄护理、临终护理新进展。
|
学习重点
|
医疗安全意识及无菌观念的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常用基础护理操作的原理及影响因素。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演示法、标准化病人(SP)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课堂延伸学习等教学方法,配合使用仿真模型、实物设备、视频、教学软件等多种教学手段。
|
教学组织
|
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形式组织教学,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
教学保障
条件
|
1.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2.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3.配备基础护理实训室,满足开展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的需要。
|
学业评价
|
1.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评价、医院评价)、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
2.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4.成绩评定建议:成绩=平时成绩×20%+理论考核成绩×30%+技能考核成绩50%。
|
|
|
|
|
|
|
|
|
3.内科护理(8学分)
课程名称
|
内科护理
|
实施学期
|
3-4
|
总学时
|
144
|
理论学时
|
108
|
实践学时
|
36
|
先修课程
|
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护理导论、人际沟通、健康评估、护理技巧
|
后续课程
|
临床顶岗实习
|
课程目标
|
1.能力目标
1.1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能识别常见内科疾病的病情发展演变,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1.2能够熟练进行内科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如胸部物理治疗)及多项操作的护理配合(如胸穿、腹穿、腰穿的护理配合);
1.3能够正确对内科常见疾病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并制定正确、有效的护理计划;
1.4能够正确使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等抢救仪器,具备对内科常见危重急病的监护及配合抢救能力;
1.5能为常见内科疾病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2.知识目标
2.1能理解并解释内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防治原则、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有关理论;
2.2能理解内科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
2.3能说出内科常见疾病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的意义。
3.素质目标
3.1实施各项护理操作时具有慎独精神,懂得尊重、关心和爱护病人,并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得以体现。
3.2开朗稳重,乐观自信,具有临危不惧、忙而不乱、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心理素质。
3.3团结协作,善于沟通,具备团队精神。
|
课程内容
|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风湿性疾病病人的护理;传染性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
|
学习重点
|
各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护理评估方法、基本治疗手段、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临床案例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拓展学习内容;配合使用视频、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
教学组织
|
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
教学保障
条件
|
1.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
2.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
3.配备内科护理实训室,满足开展内科护理实训需要。
|
学业评价
|
1.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
2.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
|
|
|
|
|
|
|
|
|
|
|
|
|
|
|
|
|
|
4.外科护理(7学分)
课程名称
|
外科护理
|
实施学期
|
3-4
|
总学时
|
126
|
理论学时
|
90
|
实践学时
|
36
|
先修课程
|
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护理导论、人际沟通、健康评估、护理技巧
|
后续课程
|
临床顶岗实习
|
课程目标
|
1.能力目标
1.1具有规范、熟练的外科专科护理操作技能。
1.2初步具有运用护理程序为外科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综合能力。
1.3具有观察外科病人的症状、体征,识别病情变化,对危重病人做出应急处理的能力。
1.4具有开展社区护理服务与管理的综合能力,指导个体、家庭和社区预防、保健、康复及健康教育。
1.5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能力、心理调节及社会适应能力。
1.6具有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2.知识目标
2.1能阐述外科护理实践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2.2能运用正确的外科护理评估方法,提出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3能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采取恰当的护理。
3.素质目标
3.1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勇于担当。
3.2具备基本的政治素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3.3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3.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3.5具有终身须学习的理念。
|
课程内容
|
外科护理基本技术;普外科护理技术;脑外科护理技术;胸外科护理技术;泌尿外科护理技术;骨外科护理技术。
|
学习重点
|
要求学生掌握外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外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一般外科手术的护理操作技能,熟悉外科常见病的基本治疗原则,运用护理程序、人际沟通技巧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
教学方法和手段
|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临床案例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拓展学习内容;配合使用视频、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
教学组织
|
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
教学保障
条件
|
1.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
2.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
3.配备外科护理实训室,满足开展外科护理实训需要。
|
学业评价
|
1.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
2.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
|
|
|
|
|
|
|
|
5.妇产科护理(4学分)
课程名称
|
妇产科护理
|
实施学期
|
4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36
|
先修课程
|
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护理导论、人际沟通、健康评估、护理技巧
|
后续课程
|
临床顶岗实习
|
课程目标
|
1.能力目标
1.1能运用人际沟通技巧及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
1.2具备妇产科常见病的病情观察、疾病初步判断及观察治疗效果的能力。
1.3能对妇产科手术病人进行术前及术后整体护理。
1.4能熟练地进行妇产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
1.5具备指导妇女进行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能力。
1.6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7能配合医生对妇产科常见的危重病人进行抢救。
2.知识目标
2.1掌握正常孕产妇、异常孕产妇及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2.2理解妇产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
2.3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知识、适应症、禁忌症及护理措施。
2.4了解妇产科常见病的病因及病理。
3.素质目标
3.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3.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3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高度责任心。
3.4具有自学发展及创新能力。
|
课程内容
|
正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异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
|
学习重点
|
妇产科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妇产科常见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临床案例或任务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应用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拓展学习内容;配合使用视频、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
教学组织
|
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
教学保障
条件
|
1.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
2.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
3.配备妇产科护理实训室,满足开展妇产科护理实训需要。
|
学业评价
|
1.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
2.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
|
|
|
|
|
|
|
|
6.儿科护理(4学分)
课程名称
|
儿科护理
|
实施学期
|
4
|
总学时
|
72
|
理论学时
|
36
|
实践学时
|
36
|
先修课程
|
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医学免疫基础、护理导论、人际沟通、健康评估、护理技巧
|
后续课程
|
临床顶岗实习
|
课程目标
|
1.能力目标
1.1能对儿科常见病的病情进行观察、药物疗效观察。
1.2能对儿科常见疾病进行初步判断分析。
1.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儿科病人进行整体护理。
1.4能运用人文科学知识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保健指导。
1.5能按操作规程,熟练运用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
1.6具备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知识目标
2.1能描述小儿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规律。
2.2能了解小儿各系统的主要解剖生理特点。
2.3能准确描述小儿保健措施及预防接种程序。
2.4能描述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的病因、诊治要点和护理评估。
2.5能准确描述新生儿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
2.6描述小儿常见各系统疾病的病因、诊治要点和护理评估。
2.7准确描述小儿常见各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3.素质目标
3.1具备认真、刻苦、勤奋的学习精神。
3.2热爱儿童,同情、爱护与关心患儿。
3.3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4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5具备儿科护理管理的基本能力。
|
课程内容
|
小儿生长发育;儿童保健与生活护理;小儿营养与喂养;儿科常见护理技术;小儿常见疾病预防与护理。
|
学习重点
|
小儿生长发育知识。小儿营养和喂养。小儿体格测量。婴儿沐浴、抚触。暖箱、蓝光箱的使用。新生儿日常护理。小儿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
教学方法
和手段
|
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以临床案例或任务为载体创设教学情境,应用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标准化病人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拓展学习内容;配合使用视频、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
|
教学组织
|
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理实一体化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以小组为单位,任务为引领,教-学-做一体化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
教学保障条件
|
1.配备符合具备基本条件的教学师资,并配备专职实训指导教师;2.配备理实一体化教室,多媒体设备;3.配备儿科科护理实训室,满足开展儿科护理实训需要。
|
学业评价
|
1.坚持多元评价原则,充分考虑评价主体(自评与他评)、评价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评价构成(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等多因素,进行课程综合评价。2.重视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赋予必要的评价权重比。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