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学课程改革的方案
课目:康复护理学
课时:72学时——(理论32学时 实操32学时)
课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4月康复护理学教材
授课目的:
使学生了解本科目的目的,提高其基本的康复护理学的理论(医学)的学习。同时掌握康复护理学中的功能训练方式以及康复治疗的手法及康复治疗仪的使用,并在授课时加入大量的实操技能,增加与医学有关的内容、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必须、够用”为度、并适当“扩展”,进一步强调基本技能的培养,体现职业学院的而教育特点: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符合和满足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技能要求——根据理论学习,全方位掌握操作及动手能力。使患者的残存功能和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重建患者身心平衡,最大限度的恢复其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授课方式:
(一)基本理论的学习(书本)
(二)基本理论学习中添加、补充其相关专业的理论学习。
(三)各典型病例、典型事件的内容补充。
(四)每一章节理论授课完毕,及时增加实操内容:
例:(1)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观察、测量方式。各种外科外伤的固定,包扎,康复手段。
(2)有关康复护理学器械的运用、操作,并自备各种器材、视频、图片让学生在感官和实操中受益。
(3)运用自身的工作资源,带领学生深入“三级甲等医院”康复中心体验康复护理学的实际意义,进一步掌握康复护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并能操作、指导、参与康复工作。
实际操作考试内容:
A:体温的测量 B:脉搏的测量
C:呼吸的测量D:血压的测量
E:瞳孔的观察
要求熟悉并掌握以上五种测量观察的正常值。
F:外科骨折的固定与包扎
G:颈托、踝关节固定器的使用、肩关节固定带的使用、上臂悬吊带的使用
H:指关节复位器的使用I:等张运动操作的方法
J:关节持续性被动活动的全套操作方法
K:肌力训练中被动运动的全套操作方法
以上各操作项目均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50%,以抽签方式决定考试内容。其中部分内容随堂考试并作为平时成绩。